
内容简介
“法国启蒙派哲学家爱尔维修(claud—Adrien Helvetius)曾把利己主义解释为人类的自然特征和社会进步的因素。亚当·斯密发展了这一思想,认为利己是人类的本性,人们从事经济活动无不以追求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为动机和目的,但是只有在为别人提供服务、愿意以自己的劳动去交换别人的劳动时,才能达到这一目的,从而引出了劳动分工,乃至其他一系列的经济范畴。”这是来自刘传红等主编的《资源环境经济与管理论丛》的节选部分。
目录
【高端讲话】 在会见国际地科联执行局成员时的谈话 【理论探索】 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基本假设与可持续经济系统特征 环境经济学:中国的进展与展望 中国自然资源经济学研究综述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批评综论 自然的经济贡献及其GDP显示 自然资源参与分配 ——兼顾代际公平与生态效率的分配制度 我国循环经济的立法研究 源于“循环”高于“循环”的循环经济深入发展研究 【宏观视野】 贫困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我国的环境保护转型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生态化及其路径选择 破解资源节约与扩大内需的矛盾 经济学视角中的“两型社会”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视角下的城镇乡公平发展 从西方环境治理范式透视科学发展观 【产业聚焦】 煤化工产业的发展与环境资源约束 文化创意产业在“两型社会”建设中的功能作用与价值定位 绿色农业概念的经济学审视 服务贸易与低碳经济:日本经验与中国发展 【资源安全】 中国水资源安全保障体系构建 面向小康社会的水资源安全保障体系研究 南水北调与区域利益分配 ——基于水资源社会经济协调度的分析 基于和谐发展的流域综合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土地要素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研究 土地税收与城市土地利用关系的理论分析 【环境政策】 转型、绿色税制与可持续发展” 绿色核算:并不过时 ——兼谈绿色核算的发展趋势 基于消费概念嬗变的可持续消费实现路径研究 环境政策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严格的环境管制会损害竞争力吗? ——基于经济学文献的分析 三峡库区传统环境权利剥夺研究初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