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- 图书中心 - 时政经济
《印象湖北》
《印象湖北》

作者:张昌尔 李春明

出版日期:2013-08-13

ISBN:978-7-216-06273-2

定价:168元/本 点击购买

内容简介

《印象湖北》的选题设想重在“印象”二字,侧重介绍湖北历史、文化、人物、事件等在国内外的影响,选择若干能在读者心目中留下深刻印象的亮点分篇叙述,不求全,只求能打烙印,书中撷取湖北古往今来的九大亮点(或名片)来反映湖北历史文化的迷人风貌。九大亮点加上前言形成十个篇目,分别是:“极目楚天”(前言)、“走进楚文化”、“三国胜迹”、“辛亥武昌首义”、“汉阳造”、“洪湖水,浪打浪”、“武当山、神农架和长江三峡”、“白云黄鹤的地方”、“惟楚有才”、“今日湖北”。 全书以散文形式撰写,图文并茂,有品位,可读性强。

作者简介

张昌尔,湖北省委常委。李春明,湖北省委常委,省委秘书长。

目录

序冯天瑜

极目楚天刘玉堂001

走进楚文化006

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,不能不知道先秦文化;要了解先秦文化,不能不了解楚文化。楚文化是中国先秦时期的楚国文化,也可说是东周时期中国的南方文化。两千多年前,它与秦文化、齐鲁文化、三晋文化以及北方草原文化等,一并构成中国早期文明的主体。

从“筚路蓝缕”到“楚地千里”012

《老子》、《庄子》与《楚辞》016

问鼎中原与中国青铜文化第二高峰021

“买椟还珠”新解026

“极服妙采照万方”——楚国的丝绸与中西文化交流032

乐宫之王——曾侯乙编钟及古乐队038

三国胜迹046

今天的湖北省是三国时期荆州的中心区域。以三国历史为蓝本的古典名著《三国演义》共120回,其中72回涉及湖北地区。三国时期事关全局的三大战役(官渡之战、赤壁之战、夷陵之战),有两大战役(赤壁之战、夷陵之战)发生在湖北。在湖北这块土地上,众多的三国遗迹,向人们述说着那段刀光剑影、鼓角争鸣的历史故事。

鹦鹉洲上哭祢衡048

水镜庄司马荐诸葛052

三顾茅庐《隆中对》056

当阳桥前一声吼063

赤壁之战天下三分068

关云长大意失荆州074

火烧连营刘备托孤081

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084

辛亥武昌首义090

1911年10月10日,在湖北武昌紫阳湖畔,起义军打响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第一枪。辛亥革命的成功,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,结束了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,缔造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。

张之洞“种豆得瓜”091

山雨欲来风满楼098

谁打响“首义第一枪”105

“床下都督”黎元洪115

走向共和第一步122

汉阳造”134

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10幅碑身浮雕中,其中4幅浮雕中的革命士兵,所持武器多半是湖北汉阳兵工厂造的枪支,俗称“汉阳造”。透过“汉阳造”,可以看到湖北近代工业后起直追的发展全貌。

搭上洋务运动的“末班车”135

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138

中国兵器工业骄子——“汉阳造”148

沟通南北的京汉铁路157

湖北近代工业直追上海164

洪湖水浪打浪176

20世纪60年代,伴随着一部歌剧电影的热映,一首充满浓郁江汉平原情调的歌曲唱遍神州。这首歌曲就是《洪湖水,浪打浪》。今天,《洪湖水,浪打浪》已成为湖北现代红色文化的象征。

两次成为中国革命中心的“大武汉”178

令人震撼的龙港红军烈士墓林185

中国第一将军县——红安193

水上革命根据地——洪湖201

孤悬敌后的新四军第五师207

“中原突围”与“千里跃进大别山”215

武当山、神农架和长江三峡222

神农架、武当山、大别山自西而东,峰峦逶迤;长江、汉江、清江似银练飘舞,气势磅礴。湖北的名山大川山水相依,意蕴深厚,在分外妖娆的荆楚大地绽放出瑰丽光芒。

仙风道骨武当山224

华中屋脊神农架242

自然奇观长江三峡257

白云黄鹤的地方274

黄鹤翩翩,白云千载,唐朝诗人崔颢一首《黄鹤楼》诗,使武汉黄鹤楼风流千古。革命伟人毛泽东在其一生中,先后四十多次来到武汉。武汉是毛泽东除首都北京以外时间待得最多的城市。毛泽东称武汉是“白云黄鹤的地方”。

风骚盛唐黄鹤楼275

高山流水古琴台284

天下第一汉正街291

沧桑繁华大汉口297

碧水蓝天武昌东湖306

百年名校武汉大学314

毛泽东的武汉情结322

惟楚有才330

一位伟人,一段历史;一位名人,一个传奇。在钟灵毓秀的荆山楚水之间,从古至今不知走出了多少伟人奇才。他们是思想家、政治家、军事家,他们是文人、学者,他们是科学家、艺术家……他们是绚丽多彩的中国文明的拓荒者、建设者,湖北的历史文化因他们而厚重。

文星灿烂——中国文学史上的湖北名人332

名家荟萃梨园传奇341

鄂东四大名医351

“九头鸟”有大智慧362

惟楚有才鄂东为最370

今日湖北388

改革开放,湖北浴火重生,续写了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。而今,武汉城市圈建设、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开发(“两圈一带”总体发展战略),为湖北在全国经济发展格局和经济全球化的竞争中赢得了新优势,湖北的明天将更加灿烂辉煌。

九省新通衢389

高峡出平湖397

“东风”走出大山404

武汉钢铁“合纵连横”410

教育发达文化兴盛414

“武汉·中国光谷”425

湖北新蓝图——“两圈一带”434

后记441
内容试读

殷商西周,学在官府,王室对天文、历法、医药、历史、预卜等专门知识实行文化垄断。至东周,官学变为私学,世袭的文化官员如巫官、史官、祝官、卜官等四向星散,学术随即下移。进而,这些落居在列国的士人,将各自所持学问发展成各种学派,即今天的儒家、道家、法家、名家、兵家等。各学派的创始人及主要思想家称“子”,而诸子正式形成,并竞相争鸣,则在战国年间。

中国学术的发展,也以春秋战国时期为一重要阶段,学者称这个时期为文化的元典时代,即《诗》、《书》、《礼》、《易》、《春秋》以及《论语》、《墨子》、《老子》、《孟子》、《庄子》、《韩非子》等诸子著作,都在此间脱颖而出。这批典籍初步建立了中国人的价值取向、公理体系和思维模式,对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历史进程发生了深刻影响。且不在政治、思想、制度的层面证明这种影响,也不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搜寻种种无意识地使用先秦诸子用语,遵循他们设计的道德规范之实例,只需了解中国成语约有三分之二出自先秦元典这一统计,大概就可感受到这种影响的力度,如“夸父追日”、“精卫填海”、“愚公移山”,以及“守株待兔”、“井底之蛙”、“三人成虎”等等——可见轴心时代文化的影响力是至深至远的。

先秦诸子流派,《庄子》归纳为六;《荀子》划六派十二家;《韩非子》谓儒分为八、墨裂为三;司马迁则分阴阳、儒、墨、名、法、道德六家;西汉末年刘歆又增加纵横家、杂家、农家、小说家等,形成所谓“九流十家”。战国时期中国哲学的繁盛景象,在郭店楚简上得到部分印证。

南方楚国是道家思想的滋生地。楚人自认为在立国前,道家思想就在楚地发端了,这是因为楚国由弱转强的经历,正好印证了道家学说的积极方面,所以他们把自己的先王鬻熊,看成道家思想的先驱,《鬻子》一书反映了前道家的思想。成型的道家,代表人物一是老子,二是庄子,尤以老子为重。老子在西出函谷关时应关尹要求,著《老子》一书。私人著书,千千万万不可计数,但在中国数老子第一。据考证,此前再无更古之人。孔子是个大学问家,但他的《论语》是由弟子所编纂,不是自己撰写的,与释迦牟尼的说教,后由部派佛教时期的僧人加以整理而成佛教经典相似。不过《老子》篇幅不大,仅五千言,但就这五千言,极为深远地影响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。

老子是“县民”,即故国沦亡于楚并被改为楚国的县邑之民,原非楚人。故《老子》一书较多反映了楚国“县民”的处境和愿望。而自身的经历,使“县民”对福祸、兴废的转化有真切的感受,对鬼神的信仰比较容易破灭,他们希望尽量保持原有生活方式和社会秩序,所以《老子》的哲学强调柔,强调下,强调静,强调无为。

“道”,是《老子》的核心,本义为道路,引申为规律或宇宙本源。但也有哲学家认为,只凭讲“道”这一条,还不是道家的特色,先秦诸子都讲“道”,对“道”都赋予了不同意义。而道家的特色和精华则在“道法自然”。

以“道”,或者说以“道法自然”为学说的学派称道家。道家的社会政治和人生主张是“无为”,认为“无为”方可“无不为”。道家以自然为最高范畴,所谓“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”。老子认识世的思维方式和他解释宇宙与社会无穷变化的辩证观念,是中国古代无与伦比的哲学成就。

《庄子》被认为是《老子》的继承和发展,但不同的是,庄子彻底贯彻绝对主义,即绝对的自由和绝对的平等。前者指人的精神活动,它激励人们进行文学、艺术、哲学乃至科学技术的创造,提倡“心斋”与“坐忘”,即全身心投入艺术创造。后者从道的观点看天地万物的共性,又由不计对立的差别变成绝对的相对主义,它启发我们看问题要站在更高层次,于此才能突破认识的局限性。

道家的出世与儒家的入世,共同构筑了中国式的人生态度,士大夫进可入世,治国平天下,退可出世,归隐林泉。统治者既可用儒家学说求得文治武功,又可用道家学说确保休养生息。儒道互补,构成了中国传统士人价值观的基本框架。

先秦是个需要巨人,又产生了巨人的伟大时代,南方除了哲学家的老子和庄子,还有文学家的庄子和诗人屈原。庄子、屈原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以及所达到的高度,都是前无古人,后启来者的。



  

版权页:

鄂新登字01

图书在版编目(CIP)数据

 

印象湖北/《印象湖北》编委会编.

武汉:湖北人民出版社,2010.3

 

  ISBN 978 7216062732

 

.  

.  

.  湖北省—概况

.  K926.3


 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(2009)第240556 



印象湖北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《印象湖北》编委会   

出版发行:长江出版传媒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地址:武汉市雄楚大道268

          湖北人民出版社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邮编430070

印刷:武汉精一印刷有限公司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经销:湖北省新华书店

开本787 毫米×1092 毫米1/16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印张28

版次2010  3 月第 1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印次2010 3 月第 1 次印刷

字数 627千字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定价168.00

书号ISBN 978 7216062732

本社网址:http://www.hbpp.com.cn